22注会张悦——我的家乡——山西大同大不同
14
24
2
山西是面食之乡,面食种类繁多,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,可谓“面食之王”,它有内虚外筋、柔软光滑、易于消化等特点,与北京的打卤面、山东的伊府面、武汉的热干面、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。 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,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,可称“面食王中王”。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,色、香、味俱全,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,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,在品尝之后,都赞不绝口。一些本地游子,在回到家乡之后,都要先赶去削面店,去吃一碗刀削面,来解日夜思念之情. 大同的刀削面之所以会独树一帜,主要与它的做工有关系,首先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,水、面的比例,要求准确,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,打成面穗,再揉成面团,然后用湿布蒙住,饧半小时后再揉,直到揉匀、揉软、揉光。如果揉面功夫不到,削时容易粘刀、断条。 刀削面之妙在刀功。刀,一般不使用莱刀,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。 大同九龙壁,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,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,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壁高8米,厚2.02米,长45.5米。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。两侧为日月图案。庑殿式壁顶,正脊饰凸雕莲花及游龙,四角戗脊置走兽[1],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。9条飞龙气势磅礴,飞腾之势跃然壁上。 在我国现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,大同九龙壁是建筑年代最早、规模最大、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。它与北京故宫九龙壁、北京北海九龙壁,合称“明清三大九龙壁”。但它比北京北海九龙壁要早350多年,而且体积相当于北京北海九龙壁的4倍。 大同九龙壁,龙的间隙由山石、水草图案填充,互相映照、烘托。壁顶覆盖琉璃瓦,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。壁底为须弥座,高2.09米,敦实富丽,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。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。 九龙壁的九条龙,每一条都有名字、都有讲究。居中心位置的龙,名曰“主龙”,用正黄色琉璃镶嵌;以主龙为中心,两边八条龙两两成对。其中,主龙两侧的一对浅黄绿色龙,名曰“潜龙”;潜龙向外,一对深黄色的龙,名曰“见(xian)龙”;见龙向外,一对紫褐色的龙,名曰“飞龙”;飞龙向外,也就是壁身最两端的一对金黄色的龙,名曰“亢龙”。九条龙上天入地,姿态各异,共计有6枚火珠,不仅显示了明代高超的琉璃烧制工艺,更展现了古人无与伦比的匠心营造。